国家卫健委26日晚发布公告:一、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。二、经国务院批准,自2023年1月8日起,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、控制措施;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》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。
美国总统拜登27日在也推特上表示,疫情让我们失去了很多。不过,再苦再难,处处开始出现亮眼的迹象。孩子们回到了学校,人们重返了工作岗位。如果我们继续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并接种疫苗,疫情不可能再控制我们的生活。
种种迹象表明,包括美国在内,目前,全球大多数国家已经或即将开启“后疫情时代”。而对于我们来说,心理的考验会显得相对更加突出。面对疫情,有一些适度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,但如果焦虑过度,很容易导致自身免疫力的下降。
适度的焦虑可以充分地调动身体各脏器的机能和潜力,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,有利于应对各种应激源、提高免疫力。但如果过分焦虑、恐慌、不安、紧张,则会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显著干扰,会使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,反而更容易患病。
据统计,疫情期间,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,9000万焦虑症患者,数亿人出现睡眠障碍等问题。到今年,全球精神疾病(覆盖面)已经超过了10亿人。所以提高“心理免疫力”首当其冲,不管感冒也好,流感也好,奥密克戎也罢,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逐步放开,要想不被其扰,方法就是提高身体免疫力。心理应激产生的压力,会通过输入、评估、反应等认知反应过程对免疫力产生影响,甚至带来心悸、手抖、尿频、失眠等躯体症状。
提高“心理免疫力”是战胜疫情的第一道防线,要保持良好心态,正视负性情绪。保持乐观,要意识到出现不良情绪是人对环境改变的正常反应,它并不可怕,只要找到适当的方法就能有效应对,允许自己有适当的焦虑。
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。如规律作息、适当锻炼。正所谓,睡得好才能心情好;而适度运动,不仅能振奋精神、促进大脑内啡肽分泌,还会令心情变得振奋和愉快。
要远离来源不明的信息。网络的海量信息容易导致“信息过载”,削弱大脑的信息筛选、甄别和整合能力,令人越刷越焦虑。建议重点关注政府机关、医疗机构等有公信力的官方媒体信息。
要寻求正性心理支持。如果有情绪困扰,不要憋在心里,可与亲朋及时倾诉,将消极情绪宣泄出来,给心理减压。
要识别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,及时就医。如果失眠、食欲差、心慌、情绪不稳定、容易发怒等不良反应已无法自我调整,且影响到正常生活,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。
当然,生活中出现过度担忧、焦躁、坐立不安、注意力不集中等方面的抑郁情绪、焦虑情绪也是很常见的,但如果放任不管,就可能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。如果抑郁持续超过两周、焦虑达到三个月以上,就达到疾病标准了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阳光总在风雨后,不管怎么样,只要我们放平心态,放下忧虑,相信国家,相信自己,就没有过不去的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