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底,由美国总统拜登主持的第一届“太平洋岛国峰会”在华盛顿召开,意在加强与太平洋地区的的外交关系与经济发展,也是为了有效应对与遏制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;这次的峰会堪称“史无前例”,美国白宫与国会双双上阵,其官方号称要听取太平洋岛国领导人的意见,而且会对各岛国提供大量的资源。但是在峰会开始前,马绍尔群岛与所罗门群岛就已经表示不会签署计划发表的联合声明,给峰会的召开蒙上了不小的阴影。因为谁都知道,这种峰会只是美国拉拢盟友的一贯伎俩,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结果。其实不难预想,这场峰会实际上可以称之为一场“鸿门宴”,等领导人参会后,美国再尽显霸权主义本色,威逼利诱迫使各岛国签署协议,这也是美国一贯如此的做派。
相信美国举办峰会的目的已经是昭然若揭,那就是遏制中国与太平洋之间的良好关系,并且试图将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一个等同于“印太框架”形式的“小圈子”,并且抓住了南太平洋个别国家未与中国建交的这一空隙,制造中国与太平洋地区之间的障碍。同时该峰会宣称将在过去10年内提供15亿美元的基础上,继续提供8.6亿美元的投资,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,美国提供的15亿美元却是用来援助国家的民主建设,并不是用来援助民生,要知道民主和民生可是两回事,民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和民众幸福指数问题,援助民主明不能改变太平洋岛国的民生问题,同样也不能使岛国的气候问题得到改善。对于拜登政府来说,遏制住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才是当前形势下最重要的。但对于许多太平洋岛国领导人来说,气候变化才是他们更需要关注的生存危机,因为气候变化对太平洋民众的生活、安全已经构成了威胁。此次峰会虽然体现了美国对岛国地区的高度关注,相信其中缘由各岛国早已心知肚明。
近年来,美国一反常态,加大与太平洋岛国的沟通与交流,当然,美国也并不是真的重视太平洋岛国的气候问题,而是出于对中国日益迅猛的发展势头,这也让美国政府感受到了压力。对比中国,美国对太平洋或许只有一味的承诺而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,美国政府嘴里的“经济援助”其实也并非真的援助,而是以援助当做交换条件,那就是太平洋岛国必须认同美国的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政治体系,并且当前美国中期选举临近,加之国内严峻的疫情形势与高通膨胀带来的影响,能否兑现峰会上的资金援助也还尤为可知;当然,太平洋岛国的领导人也深知美国召开岛国峰会的“用意”,但是对于这些国家来说,他们只是想尽可能快速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,而不是成为大国之间竞争的“工具”。
尽管美国在峰会上不断提及“中国军事威胁”,但太平洋岛国明显不希望成为美国遏制任何国家的“工具”或者“武器”。大多数的岛国也一直奉行着“不与任何人为敌,与所有人为友”的外交政策。希望美国清楚的认识到,太平洋岛国需要的是建立在平等相待基础上的互利合作,而不是出于区域政治、大国相争的权宜操作。最后借帕劳总统惠普斯则在美国参会时受访的一句话:他希望与拜登的会面“不仅仅是在白宫拍照的机会”。